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廣告時間



書展開鑼了!朋友,無論您喜歡政治書、財經書、教仔書、兒童圖書、小說古籍定係o靚模寫真等等,請務必到展館1A-E23攤位買本《特首開工喇》關心一下香港呢個DYING嘅家!
7月22日11am去仲可以攞晒三位作者(包括小弟)簽名添!^__^BTW,大家加入左我地個facebook千人民間Think Tank群組未?http://www.facebook.com/CEStartWorkLa

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國民╱國情教育



這年多以來,大家很「關心」政府硬推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普遍視之為洗腦教育,因此這科碰上了喋喋不休的反對聲音。政府誓要推,市民學生誓要政府撤回!

早在去年中,當教育局公布「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諮詢文件時,小弟曾撰文質疑設立這科的需要(見「國民教育與教育國民」一文)。但數月來看到國內「千奇百怪」的事件及再研究一下這課題,我有了新的立場-----這科要推,但不是這樣推,也應該改過新名字。[先不要駡我,看下去吧!]

首先,目標為本,設立這科的目的是希望加深同學們對國情的了解及培養愛國情操。但我們的國家、傳統左派和Die Hard愛國fans把愛國的definition定得很窄很膚淺,指出國家的不是和不足就代表不愛國,有批評也代表不愛國、反共,因此內容只可以歌功頌德,務求每位學生可以「情人眼裡出西施」,認為國家「美不勝收」。但這樣的愛是膚淺的,是不紥實的,因為當中缺乏了包容,一份懂得包容國家的不足和過失的情。正因為我們很愛國家,所以很希望可以提醒國家要面對錯誤,幫助改善不足及糾正過失,恨鐵可以成鋼,使中國可以發展成為一個更強大、更公義的國家。這種較高層次的愛國情操更為重要!

因此,小弟建議「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易名為國情教育科」,全方位多角度叫學生了解國情,鍛鍊通識思維,讓他們判斷該如何愛這個國家,如何幫手建設這個國家。所以強烈要求課程當中除了政制架構、經濟發展外,要詳盡函蓋八九六四、李旺陽、趙連海、譚作人、陳光誠、陳良宇、許宗衡、薄熙來、豆腐喳工程、毒奶粉、三聚氰胺、孔雀石綠、假煙、假葯、假蛋、假豉油…等等!如果是這樣,小弟相信將可以順利落實國情教育科,學民思朝也可以解散,市民也會支持教育局可以繼續資助國民教育服務中心囉!

不過,還有一點政策必須同時推行,就是要取消現在通識科中的「現代中國」單元,免得課程內容重叠,浪費原本已經很緊拙的課時。

如果政府沒半點政治目的在背後,其實以上的建議真係OK架!吳克儉局長點睇?!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通識騙局


Photo Source :《特首開工喇!》facebook

日前放假行過街市,看到這個補習社廣告,無言。三位補習天王天后的封號實在驚天地泣鬼神!真不明白何以香港的補習社廣告可以吹到咁大?通識智慧教落廣告越吹得大,是騙局的機會越大。如今教通識的以這樣的宣傳技倆導人入局,您們說我們的香港教育何其畸形?!

況且,小弟一向對將通識科列入文憑試核心考試科目有不少保留,對這一群過去十多年未曾培養過通識思維的高中哥哥姐姐一下子要他們腦筋靈活多角度思考兼能言善辨,一下子以通識定他們生死,實在並不公平。

以教育的角度,通識思維只有從小開始培養,慢慢隨成長與學習建立出來,並沒有速成的捷徑;當中很多其實都是Common Sense,不能靠植入。所以首先要設立通識科的本應不該是中學,而是應該從小學開始。可惜為時已恨錯難返。

奉勸一眾DSE學生哥,若真的要速成通識思維,與其拜師補習天王天后,不妨多睇不同題材的書、多看多幾份報紙,也必須留意外國新聞,多參考外國就同一社會議題的討論和應對方法。常記著,香港其實只是一口井。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轉載] 全球教育的典範國家.芬蘭

[轉載 美國讀者文摘文章]

全球教育的典範國家 芬蘭
By FERGUS BORDEWICH

不少國家的學校裡都有欺侮同學、不尊敬師長等現象。芬蘭學校雖不能倖免,但比較少見,而且會很快處理。學童也很少曠課。芬蘭每年約62000名高中應屆畢業生中,平均只有1000人輟學,而其中一半最後也會回校完成學業。這一切芬蘭是怎麼做到的呢?


學校可自行決定教育方式
答案絕對不是大花金錢。芬蘭中小學的開支,的確比歐洲國家的平均開支略高些,但比其北歐鄰國還是少。芬蘭也沒有採取其他國家教育工作者常用的方法:包括嚴格的測驗、大量的功課、基本知識重溫、加強紀律等等。

芬蘭學童幾乎都就讀于公立學校,7歲才開始上學,比其他國家兒童還遲一些,而他們上課加上寫家庭作業的時間,每星期不超過30小時 。相比之下,韓國學童要花50小時,但他們的成績遜于芬蘭學童,排第二。

1970年之前,芬蘭的教育體制還和許多國家一樣 :學生10歲時,學校就按考試成績分班,一種是普通班,一種是職業教育班。由於轉班的希望很小,這次分班事實上就決定了學童的未來。

當時,有人指出,芬蘭要在瞬息萬變的世界經濟體系中立足,就必須徹底檢討教育制度。國家教育委員會高級顧問李奧·柏金說:「今天的社會以知識為基礎。國民必須有良好的教育程度,工作上才可與時並進。」芬蘭教育從此轉變。

原來學童10歲即須參加的全國考試廢除了,16歲之前一律在綜合中學就讀。到了80年代,水準參差的學生開始同班上課。1994年,當局下放教育管理權,學校可自行決定教育方式。教師有很大的自主權,學生個人的需求也獲得更多照顧,逐步確立起「以學生為本」的原則。


「學生不一定在同一時間做一樣的事
波基拉克索小學,位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郊區,是一所學習氣氛非常好的學校。在教室外的走廊,4個男孩做完功課後,正蹲在那裡對弈。3個女孩則在校園的另一處排練現代舞,準備演出。他們的身邊均沒有教師。

一間教室裡,茉薇·華妲正在輔導四五年級的學生。他們一共有28人,年齡從10歲至11歲不等,有些在做歷史科功課,有些在答數學題,有些則在寫作文。茉薇說:「我們的學生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一定在同一時間做一樣的事,彼此進度也未必相同。」她指著牆上的一張圖表,上面畫有彩色標識,列明瞭每個學生每天的功課。

在芬蘭,教師們總是鼓勵學生們獨立學習。波基拉克索小學有280名學生,校長基莫·桑茲特洛姆說,所有學生的讀書計畫都由他們自行制定。「我們要求學生自己搜集資料,而不是從課本裡學習,」法文教師寇絲蒂·桑塔荷馬說,「真正的知識來自搜尋。」

這所學校的教師也幾乎從不講課,教師西塔拉說:「你如果只是記下教師授課的內容,不會學到什麼。自己動腦筋思考非常重要。」學生都同意這觀點。有趣的是,教師雖然「督導」不嚴,但校園卻非常寧靜有序:芬蘭所有小學生在校內都不穿鞋子,只穿長襪,所以走路特別安靜。


「讓學生評核自己的成績」
除了獨立思考、獨立制定學習計劃,學校還教學生如何自我評估。校長桑茲特洛姆說:「學校從學前班開始,就教學生評核自己的成績。這有助培養他們對自己負責的觀念。他們負起責任之後,讀書就更覺自由自在。教師不會經常監視他們在做什麼。」

許多小學都會發給低年級學生每週評估表,其中有「完成功課」、「發言前先獲老師許可」等專案。每個專案的左邊和右邊,會有一張笑臉和苦臉,學生對自己表現滿意,即在笑臉旁做個記號;不滿意,則要選苦臉。教師也會以標記說明自己同意學生的選擇。

小學高年級學生自我評估,則要用文字表達,並在每學年結束時,寫一篇較詳盡的評核。圖奧瑪斯·西塔拉今年18歲,5月時高中畢業,準備上大學攻讀法律。他說:「當你學會評估自己的能力,自欺還有什麼用?

學生具備了自我評估能力後,例行考試就顯得多餘了。芬蘭的教育家認為,考試帶給學生不必要的時間壓力,對獨立思考的學生不公平。芬蘭教師工會特別顧問利妲· 莎拉說:「不少國家的教育部門認為,強調考試,教育就會改善。我們卻認為這樣適得其反。考試太多,學生只會窮於應付。其實學習往往不能用考試成績來衡量。」

不過,學生到了18歲,還是要參加大學入學考試,約有2/3可以升學;以國際標準而言,這個比率很高。

沒有考試的壓力,芬蘭學校的氣氛都很輕鬆。在芬蘭所有中學,學生除非有課要上,否則根本不必上學;而一下課,學生就可回家。上下課都不響鈴。一家中學的教師理查·卡仁斯說:「太多管束,只會令學生反感。我們的學生有責任感,有尊嚴,因為他們是自願上學,而不是被逼的。」


政府的信任來源於對教師的嚴格選拔
在芬蘭,教師享有極大的自主權,可自行決定使用什麼教學法,也可自行制訂課程,選擇教科書,或者根本不用教科書。受聘後,也不會受到定期視察、評核。

理查·卡仁斯來自英國,在芬蘭教數學10多年。他說:「英國教育部門對教師做大量記錄;在這裡,政府完全信任教師。」

政府的信任來源於對教師的嚴格選拔。芬蘭教師的素質居世界前列,薪水儘管不高,每月只有20004000歐元(約合人民幣1859237183),但社會地位非常崇高:大學的教育專業錄取學生,每7名申請人只取一人,這比法律和醫學課程更為嚴格。

芬蘭教師工會特別顧問利妲·莎拉說,學校有權解雇不勝任的教師,但這種事幾乎沒發生過。「我們師範教育要求非常之高,凡考試及格者,都不會差到哪裡。」

這些經過嚴格選拔的教師對學生就很寬容了。桑塔荷馬在課上請學生準備一篇法文獨白,描述自己的嗜好。她從這一組走到那一組, 説明他們糾正文法錯誤。

她從來都不批評學生。「批評會使學生尷尬,一尷尬就不想學習了。每個人都會犯錯,這不要緊。學習一時沒有進步或很緩慢,也很正常。我們要學生和自己以往的成績相比,而不是和其他同學相比。」

學校不會放棄任何一名學生
奧拉利中學教師瑪嘉·科依維斯托專門負責輔導學業或品行有問題的學生。她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資質,分別制定了循序漸進而且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首先,她只要求學生來上課;接著,準時來上課;之後,攜帶教科書來上課等等。

她說:「我要求他們做家庭作業,不求他們的答案正確,重要的是努力去做。」

教室裡掛著各學生表現的線圖。一個學生做了功課,科依維斯托就會線上圖上加一點,並與上次畫的一點連起來。這做法很見效:所有學生的線條都穩步上揚。

學校不會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對「後進生」特別仔細地輔導,這是芬蘭教育的最大成就——芬蘭人不視需輔導的學生為失敗者,卻視輔導為進步的手段。

所以,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佈的國際學生測試成績,芬蘭不但在學業上排名第一,在各個國家和地區之中,芬蘭學生學業最優者和最劣者差別也是最小的。

也有人認為,這種做法會使對「高材生」的照顧減少,有礙于他們天賦的完全發揮。但事實證明,各種學習能力的學生同班上課,全班都可獲益。

桑塔荷馬就常把她的法文班分拆成2人至4人的小組,每個小組至少安排一名高材生。她說:「如果成績較差或中等的學生集中在一組,我自己就必須加入。但把成績較好和較差的學生安排在一起,較好的就可以説明較差的。我可以往來于各組之間,從旁輔導。」

桑塔荷馬的一段話可以說概括了芬蘭教育制度對學生的態度,即:耐心、寬容、力爭上游而不自滿,「如果我沒能教好一個學生,那麼,一定是我的教學工作出了問題。」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轉載] 感動人的70分

轉載自《明報》,很值得分享的一篇文章。
但願孩子能遇上這樣的一位良師。
也希望家長們(包括自己)會放眼於孩子努力做對的地方,為他們「加分」。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