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一團和氣?


新正頭,首先恭祝大家新年進步,身體健康,一團和氣。


但恐怕生活在香港,最難做到的就是「一團和氣」。真想不到一包點心麵便引爆了段段中港情仇;北大的孔某還嫌鍋氣不太夠,青筋暴現地淋多兩支火水落去,火勢當然燒得更猛烈。接連D&G事件,加上孔某的侮辱性言論,港人實在氣難平;而且有傳內地人會集體到東鐵進食「挑機」,再加上夕陽政府笨拙施政連連,要香港回復一團和氣真有點難度。

其實如果大家冷靜下來,傳媒又不再報導,孔某的謬論絕對可說是「個人意見」一則,根本不值一提,不值得我們動氣,為這樣一個神經漢死那麼樣多細胞。如今,傳媒日日跟進,孔某天天見報,群眾嚷著聲討,就正合這神經漢愛搏出位的壞心腸了。但話需如此,小弟絕對不是認同孔某的任何觀點。

本是同根生,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為何近來會好像瀰漫著一股「仇內」(仇視內地人)的情緒?身為香港人一份子,小弟相信大部份香港市民都不怎麼仇視內地人的,特別我們在內地還有很多很親很friend的親朋戚友呢,而且我們還好歹懂得待人以禮,無任歡迎各方來賓。

先從旅遊方面說起,過去了的2011年我們接待了總共2,800萬內地旅客,表示平均一個月至少有230多萬內地旅客跟700萬香港市民擠在這一塊小小的土地上,共同分享市面上的資源:食的、玩的、搭的、買的等等。有這麼多旅客到香港旅遊,我們本應值得高興和驕傲。但論秩序、講公德心,內地旅客亦一向令很多接待他們的城市「聞風喪膽」,不用小弟舉例了。

有和諧論說內地跟香港社會發展處於不同階段,公民意識和質素自有不同,大家應該體諒,多點包容。不過,請大家細心想想,來到21世紀,發展起來的城市有很多,遲起步是閣下的問題,好應該自我反省,趕快追上來,因為量度秩序和公德心全世界只用同一把尺,一把與時並進的尺。如果有一日非洲的土著來到我們城市,我們能容許他在馬路中心透火煮食嗎?不容許不是歧視,只是你們的水準跟不上。我們其實或許可以容許一單半單,convince自己是「個別事件」,但看到內地旅客數量和「奇象」的頻密程度不斷增加,大概已經超過了我們的容忍限度了,是時候大家都需要正視一下,否則衝突肯定會無日無之。

自由行開放初期,來旅遊的內地同胞都對(大部份)奉公守法、以禮待人的香港人抱著欣賞的態度,希望學習香港人一樣守秩序、講禮貌,大家相敬如賓。奈何時至今日,情况變得不一樣。只因香港的經濟發展已越來越倚重內地,為賺得人民幣鈔票,商家們紛紛跟紅頂白,犧牲了本地市場。[對此,小弟其實大惑不解,不明白商家們為何甘願捨棄仍然佔七成大份的香港人市場?]

做生意在商言商,秉承資本主義,當然信奉「有錢大晒」,當香港人買過名牌散紙包也要左度右度的時候,做sales當然會優先serve了一擲千金都面不改容的內地大款吧,貨式口味向內地同胞遷就一下也是無可厚非。不過就算店子內的sales一視同仁,對每一位也殷勤服務,我們需要排隊付鈔的時間隨著旅客數目越來越驚人也變得越來越長了,相信不少香港朋友都會開始避走早被內地旅客攻佔的銅鑼灣和尖沙咀了,更加不會再去旅遊景點和主題樂園……但這些原本都是屬於我們的地方。

小店因為租金急漲,生存空間漸漸被扼殺掉,市容日漸由多元變成單一,梗有一間喺左近的再不是便利店,而是名店、金舖、錶行、連鎖式藥房、電器舖和化妝品店,that’s it,街上和商場內的merchant line-up變得一式一樣,可說是新的香港特式之一。當內地同胞認為自己已經主導了市場口味和服務,甚至支配了我們的經濟發展及民生物資供應(例如水和食物) ,他們的霸氣越來越大又確實不難理解,作客當主場踢,要他們守我們的規矩恐怕是難上加難。

而且,內地旅客的購物清單並不限於名牌奢侈品,就連我們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他們掃貨target,原本供應700萬人的貨量,一下子要照顧1,000萬人的需要,不爭崩頭不抬價才怪,情況已嚴重影响到港人的生活,尤其奶粉方面,苦了一眾香港媽媽。

這下子把話題帶到討論得鬧哄哄的「雙非」BB。下一篇再續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香港年輕人的出路

從網路上看到一篇貼文,以「香港年輕人的出路」為題。
筆者雖不完全贊同撰文者對政府不斷的控訴,卻欣賞文章總括了香港當下一大堆的問題,政府的Line-to-take有幾歪理,深層次矛盾有幾深。
讓人看得「會心微笑」,特此share一下。

香港年輕人的出路(轉載)

教育篇:
年輕人:我要讀英文中學
政府:「母語教學好,中學轉用母語」
年輕人:母語咁好,我要繼續用母語
政府:「大學保持英文教學,中學微調行番英文」
年輕人:我要學好中文
政府:「特區政府加大力度抓緊普通話教育」
年輕人:我要讀大學
政府:「大學學位不足,請認受副學士」
年輕人:讀完副學士啦
政府:「大學取消銜接學位,雖然副學士認受性不足,但希望僱主承認」
年輕人:大學學位唔夠喎
政府:「大學應該加大力度國際化,廣泛讓大陸學生入讀」
年輕人:我想讀碩士
政府:「數據顯示,近六成研究院學生來自內地」
年輕人:我讀完碩士都失業喎
政府:「學生進修前應自行評估經濟基礎」
年輕人:讀完都賺唔番學費,唔讀啦....
政府:「年青人不求上進,缺乏理想」

工作篇
年輕人:我要打份好工 !
政府 : 「年青人不要心頭太高, 要捱得苦, 累積經驗最重要」
年輕人: 我要創業 !
政府: 「年青人不要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
年輕人:咁我做小販算 ...
政府: 「香港市容整潔很重要,攤檔容易引起火災,要加強票控小販」
年輕人:咁我去掃街囉 ...
政府: 「新移民就業問題應優先解決,為幫助中小企應引入外勞,勿與低增值人士搶飯碗」
年輕人:咁我讀唔成書,可以點?
政府:「行行出狀元,年輕人應檢討為何自己不能成為李嘉誠」
年輕人:行行出狀元呀?咁我炒 iPhone 算啦
政府:「年輕人心存僥倖急功近利,應把目光放遠」
年輕人:炒 iPhone 唔得,咁買股票得啦掛?
政府:「買賣可升可跌,投資涉及風險,詳情請查詢理財顧問,才作決定」
年輕人:咁我乜都唔買得唔得?
政府:「根據強積金條例,所有在職人士都必須強制投資強積金,有關詳情請向你的強積金經紀查詢」

住屋篇:
年輕人 : 我要買樓 !
政府: 「新一代太急進買樓,不應以買樓為人生目標」
年輕人 : 我要公屋 !
政府 : 「有能力的大學生或年輕人不應霸佔公屋或以申請公屋為人生目標」
年輕人 : 我要居屋 !
政府 : 「居屋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
年輕人 : 我要夾屋 !
政府 : 「夾屋破壞房地產市場供求」
年輕人:咁我住舊樓住啦
政府:「舊樓日久失修,為改善舊樓質素,政府通過把強拍門檻由九成調低到八成」
年輕人:我死都唔搬
政府:「冇證據顯示縱火案和收購舊樓有關」
年輕人:住唔起樓,我住劏房啦..
政府:「點解你唔申請公屋?」
年輕人:申請唔到,我都係住劏房啦
政府:「劏房違反消防條例,市民應奉公守法」
年輕人:劏房唔得,我住迷你倉得唔得?
政府:「迷你倉不准居住,勿違反建築物條例」

傳宗接代篇
年輕人:我要買樓生仔
政府:「年輕人不應期待買樓是必然」
年輕人:冇地方住,唔結婚生仔啦
政府:「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年輕人生育率低,導致人口老化」
年輕人:人口老化又點?
政府:「人口老化的情況下,無法負擔市民福利」
年輕人:人口老化可以點解決?
政府:「政府呼籲年輕人多生幾個,最少生三個」
年輕人:但醫院冇床位,懷孕七星期就冇位
政府:「根據基本法廿四條,大陸孕婦來港產子有居港權,勿歧視大陸孕婦」
年輕人:咁禁止佢地來得唔得?我地要修改基本法
政府:「長遠而言,內地孕婦可改善香港人口老化問題 」
年輕人:我地就冇得生,大陸人就來狂生,將來教育、學位、醫療點算?
政府:「應為祖國感到驕傲,內地各院校增加了港人學額,同大陸人交換地方讀書啦!同時政府正研究醫療融資,年輕人應為供款作準備」

結論:
年輕人 :乜都唔得,我去死算啦咁!!!!!
政府:「骨灰龕位 供不應求」

Source : http://www.visitingdc.com/

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小班教學

社會討論了「小班教學」多年,遺憾是聽到的討論多數將小班教學和因適齡學童人口下降而導致學校資源過剩、縮班殺校幾個課題綑綁一起,於是乎有人就覺得小班教學就是教師和學校想出來的擋箭牌,意圖避過一劫。坊間也有討論環繞所需資源、硬件不足、小班定義、實施級別、制度彈性等等邊皮細節,卻從來沒有討論為什麼要小班教學,小班教學有什麼好處。

放眼世界,小班教學已是其中一個被眾多研究肯定的教育發展方向,世界各地正陸陸續續於基礎教育階段實施小班教學,如日本、南韓、台灣甚至一些內地大城市,從2000年起已逐步把每班人數往下調,日本甚至把人數調低至20人以下。

來到21世紀,教育發展追求多元開放環境、著重思考探索、鼓勵創新、講求互動,因此需要提倡小班教學,以有效營造高關顧、多參與、多互動的學習環境。小學階段需要老師較多關顧,老師需要學生多參與;中學階段學生趨於成熟,懂得小組互動討論,合作學習、探索和思考;小班教學亦能夠令老師減少管理課堂的時間(例如維持秩序),較容易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以提供個別輔導或補底,有利推行融合教育。因此,不論學童人口上升或下降,不論資源有否過剩,小班教學是必需走的方向。

現時很多中小學仍維持30人以上一班,尤其是名校一族。觀乎實施小班教學的國家,他們大多把人數目標定於30人以下,因此我們可以先把目標定在不多於25人一班,逐步改變班級結構,以現時每班30人開4班為例,實施小班後可變成每班24人開5班,一步到位。數是這樣計,但學校能否實施班當然還要看硬件設施、教師數目和學額供求因素等等,所以小班教學應該只被視為一個發展方向,而不是一個一刀切的硬政策,政府應該做的就是為可以實施班的學校提供支援。

坊間有說實施小班教學是為解決因適齡學童人口下降的資源問題,但為何不反過來說學童人口下降正正為實施應該實施的小班教學提供一個契機,容許我們不需要增加太多額外資源下為基礎教育創造更有利的發展條件。

展望未來六年,基於適齡學童人口趨勢的變化,是調整修正我們基礎教育的黃金時間窗口。小學入學人數將慢慢返回升軌,我們要扶正小學教育方向、改善制度盡力消除導致揠苗助長的誘因。雖然中學入學人數會持續下降直至2017/18見下圖,但不要忘記有越見大量的「單非」「雙非」兒童從內地回流到香港生活和讀書,有助舒緩學校收生不足情况;因此,政府根本無需亦不應該殺校,避免今朝殺校,他朝待本地出生率回升和一旦突然大量內地學童湧港時學校供不應求,「起都起唔切」。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無知的幸福

最近被兩首歌觸動了。
第一首是Kay的「你們的幸福」,意思大既是:時間久了,幸福生活會讓人變得麻木,對很多事關心越來越少,妥協越來越多,到達一個地步跟自己說,就這樣幸福地渡此餘生也不錯吧?
第二首是似在跟「你們的幸福」答唱的「年少無知」,它喚醒了心底中的一份熱血,熱血不一定是年少輕狂、反叛至上的那種,而是那份相信世界、相信生活仍然可以變得有一點點意思的信心,只要我們再不這麼麻木,再不這麼多妥協、再不這麼多「OK喇」、再不這麼多「第日先喇」
最近懷疑自己患上一點點中年危機的情緒,腦袋有很多想法,有關於工作的、關於孩子的、關於生活的、關於夢想的、關於社會的
想多了,管它的!
NIKE說:JUST DO IT
拭目以待。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Sometimes Naïve與難得糊塗

新一年,恭祝大家「新年快樂」!
新一年,新開始。敝Blog亦易名《Sometimes Naïve  難得糊塗》從新出發!
哪為何小弟有感忽然改過個名?有說2012年將是世界末日之年,是不是末日,相信此時此刻地球上無人能夠預測;但肯定的是2012年將是多變的一年,「多變」的原因是我們往往把生活、將事情越搞越復雜,有人追名逐利、有人諸多批評、有人鑽牛角尖、有人諗得多左將生活和事情搞得復雜到不能自拔,聰明反被聰明誤。何故?何苦?
2012年依始,小弟promise自己要Live SimpleLook ForwardDo “Something” !繼續鳥瞰世界上的好人好事和糊裡糊塗,跟大家分享一些Naive的愚見。
相信大家對“Sometimes Naïve” 的出處都非常熟悉,然而何謂「難得糊塗」呢?從網上找來一篇很完整的解說,滿有意思,在此分享分享。

《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有四解》
鄭板橋所寫的「難得糊塗」四個字,妙趣橫生,味無窮,為許多人所喜愛。他的書法將真、草、隸、篆四體溶於一身,貼切自然。
鄭板橋為人剛直不阿,玩世不恭,見義勇為,素為世人敬仰。
對於他寫這四個字,人們有許多不同的見解。有人認為他寫「難得糊塗」這四個字是自我解嘲;有人說是他對社會不公的無聲抗議;還有人認為他是以此來使自己得到心安理得,自我清醒。另外關於他寫這四個字的來歷,也有幾種說法。
一說是乾隆十六年九月十九日,鄭板橋任濰縣知縣時,一日閉坐衙府,偶然想到人世無常,有些人爭名奪利,鬥勝好強,而有些人平淡度日,與世無爭。
彼此都是度過幾十年光陰,看來做人還是糊塗一點好,不必斤斤計較成敗得失,心靈也就會寧靜一點。於是就提起筆來,寫下「難得糊塗」四個字。
一說是乾隆十九年秋,鄭板橋由范縣調任到濰縣,上任之時,恰遇百年未有大旱。朝廷派姚耀宗前來賑災,但他不務正業,只顧向鄭板橋索取字畫。鄭板橋心甚不滿,但又不好得罪他,於是畫了一幅鬼畫諷刺他。
姚耀宗大怒,便指使糧商屯積居奇,不賣糧食給百姓,以此來嫁禍於鄭板橋救災不力。
鄭板橋十分痛心,但也無能為力,妻子勸解他說:「既然朝廷不問,欽差不管,你可以裝糊塗啊!」
鄭板橋想道:「裝糊塗,我裝不起來,妳可知道,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變糊塗更難,難得糊塗。」鄭表示為了要拯救災民,一切在所不惜,因此立即宣佈開倉賑濟災民。
還有一說,某次,鄭板橋到山東萊州雲峰山觀摩鄭公碑,借宿一位老儒家中。老儒自稱糊塗老人,但其言談舉止,高雅不凡,兩人交談甚歡,相見恨晚。
老人家收藏一塊大硯台,石質細膩,鏤刻精美,鄭板橋十分讚賞。老人家請鄭板橋寫幾個字,以便刻在硯背上。鄭板橋見老人家自稱糊塗老人,便寫下「難得糊塗」四個字,並蓋上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
鄭板橋也請老人題寫跋語,老人寫道:「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轉入頑石更難。美于中,頑于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之門也。」
寫畢也蓋了一方印章,印文是:「縣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
鄭板橋看後,得知他是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十分敬仰,見硯台尚有空隙,又補上一段:「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灘。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又有一說云,是鄭板橋在濰縣做官時,接到堂弟鄭墨的信,說是因為祖屋一段墻基與鄰居打官司,要他寫信給家鄉興化知縣「疏通」一下,以便打贏官司。
鄭板橋看後,寫了一首詩當回信:「千里捎書為一墻,讓他幾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稍後又寫下「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兩幅大字,並在「難得糊塗」大字下加注:「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在「吃虧是福」大字下加注:「滿者損之基,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盈於彼,各得心情之半。而我心安即平,且安福即在是矣。」( 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