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低分高能造就成功社會?


香港孩子在PISA評核中屢列前茅。巧威威呀!
然而今日經濟發展呆滯單一與年青人AQ和EQ下降有目共睹。WHY?其實就是小弟經常提倡,我們要realise現在以至將來的世界當中,創意與敢於嘗試就是勝敗之關鍵!
你可以仍然只顧炒賣,但你只是有錢,沒有成功。(...除非你是膚淺地認為有錢就等於成功)

===========================
[轉載] 2013年12月6日《蘋果日報》
金融雲端:低分高能

在香港讀書,求分數幾乎是本能動作,港人對分數的執迷,有時更到達歇斯底里的地步。好像最新一份「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發現,香港學生的數學評分全球排名第三,惟不少報道的聚焦之處,是香港被首兩位的上海及新加坡拋離,而且可能會越拋越遠,充份體現了某種怪獸家長恐慌症的典型心態。

PISA是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發起,三年發表報告一次,有65個國家或地區參加,旨在評估15歲學生的學習能力。由於逾50萬學生接受測試和評核,是全球最大規模,被視為最具代表性。外界又將分數高與個人能力畫上等號,而這又被引伸至一地的人力資源供應及競爭力,故此測試結果往往引發議論紛紛。 


東亞學生成績 遠勝西方
測試圍繞數學、科學及閱讀能力,幾乎次次都是東亞國家成績獨好,往往令西方國家不是味兒,美國教育部更借今次美國學生排名36的成績,作為當地教育急須改革的理據,又大數東亞地區的教育制度有何借鏡之處。

稍安毋躁,先不說中國只拿上海一地的成績,來與整個美國比較,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統計問題。撇除這些蘋果與橙的比較缺憾,究竟測試高分是否就反映人才濟濟,一國未來的競爭力有保證?美國學生過去在這些國際測試中,是否名列前茅,以至後來成為第一大國呢?幾年前一名前美國教育部研究員Keith Baker便做了一個調查,以了解這些學生的國際評估,是否具有啟示。

他發現,美國在六十年代以來,在眾多同類型的學習測試中,表現從來都不省鏡,不是置身中游位置,便是幾乎墊底。所不同者,是以前被日本拋離,今日到中國掄元。你可以說美國始終如一「咁衰」,但不能說其猛然退步。

那麼低分是否等於低能呢?Baker40年前的測試評分,與40年後的經濟表現作比較,發現當年越高分的國家,之後人均GDP的表現越差;以生產力計算,美國在40年後,也比那些分數較高的國家高出3.4%。同時他也發現,在PISA中取得高分,其實與經濟增長、富裕程度、民主程度及生活質素等沒有太大關係。 
 

評分與經濟表現 非掛鈎
Baker形容,情況就像在大球場上玩人浪一樣,個別人的高高低低姿態,對於整個人浪的走向預測,未必有啟示性。不同地方個別學生的表現,加總起來,也不一定能說明不同國家的差異。

美國的教育制度,當然不是沒有改善的空間,但爛船還有三分釘,其創新、企業精神、兼收並蓄的能力有目共睹,而這些質素是測驗所測不出來的。學習能力固然對個人成長相當重要,但對一個國家、一個經濟體來說,只能去到某個境界,要突破瓶頸,便要其他制度、文化性因素配合。

美國這隻病貓,數十年來已不斷被看扁,以前日本崛起,不少人已經為美國倒數,到今次金融海嘯,又被形容為霸權不再,但我還是不敢小覷。學生低分,絕不代表國家低能,高分而低能者,反而不在少數。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OD好奇心




有兩則令身為家長的我有點嘩然的「見聞」想講。

第一則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特別為「拯救」香港孩子而製作的一條廣告,希望港爸港媽(應該是比較怪獸那班)要尊重孩子玩樂權利,呼籲每天至少給予孩子一小時玩樂時間,有助孩子健康成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VRmRhFJXOA

印象中,UNICEF絕大部份工作和推廣都是關注貧困兒童的生活和學習權利和需要,現在倒過來要為香港大費周章地拍宣傳片,叫港爸港媽們放低少少孩子的學習需要走去玩。香港家長是不是巧威威呢?落後地區的孩子想讀書都不能,香港孩子的學習機會卻太過充裕,是不是太諷刺呢?UNICEF也很保守,只要求港爸港媽俾一粒鐘仔女玩,這要求其實卑微得很,本來可說是應份。只可惜香港孩子活在怪獸爸媽和魔鬼教育制度之下,拿一粒鐘出來玩有點奢侈,很多時都是mission impossible。

從使全球已有很多research證實過份催谷孩子反而會揠苗助長,阻礙孩子心智成長;而家長似乎亦不明白玩樂(甚至發白日夢)其實也是學習的一種,尤其是課本以外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好奇心、膽色、創意、社交等等… …這些就是將來一個高分低能和一個高分高能的分野!

第二則就是那個位位三萬幼稚園美國遊學團新聞。這新聞一登上報紙就叫各界嘩然,不少人都問「幼稚園咋播,使唔使呀?」。但正所謂「有咁既客就有咁既市」,你估學校和旅行社會「死錯人」嗎?換個角度看,直航美國,玩足十天,全程入住四星級酒店,膳食觀光費全包,自由行或者自己跟團,都不止這個價啦。如今三萬一位很吸引吧?

吊詭的是學校辦遊學,家長小孩卻當成旅行。但老老實實,幾歲人仔到美國能看見能領略什麼?美國歷史雖則短短幾百年,幾歲最多只識奧巴馬,太空人同i乜i物(但其實i乜i物是Made in China唷) 。你跟他去博物館講歷史,他怎會明白,甚至記不記得都成問題。你跟他到公園、到動物園,孩子可能會對你說這些香港也有,愛國一點可能問為甚麼不去大陸的,怎麼要跑到老遠來呢。

到最後很可能是:trip去了,遊學變夢遊,孩子回來後記憶所剩無幾。港爸港媽回來後又呻帶住小B travel好辛苦,埋怨貼錢買難受。冇錯啊,不少香港家長都是窮,窮得只有錢嘛,對教育孩子更是技窮。而最弊的是,這小小年紀去遊學,輸掉的其實不只金錢和體力,還不知不覺間OD了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懂得珍惜和欣賞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