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創意」是怎樣鍊成的?...用心觀察、認真發夢

一般人而言,通常是年紀越大,創意越少。為什麼呢?某部份原因可能是隨著年齡,每天要處理要費神的事情會越來越多,哪再有心神去創作去創新呢?!另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我們都學懂了太多,習慣了take everything for granted,腦袋裝著很多知識的包伏,視眼睛見到的為合情合理、理所當然,因為這是學校教的或是家長從小灌輸的。

我們可以理解學校教授的其實是一套劃一標準化的基本知識,講創意的成份很少,有時甚至會「謀殺」創意!《怪獸家長》作者屈穎妍有以下一個故事:

小學老師起了「我的朋友」作文一題,8歲的幼女這樣寫到:
「黃異寶是我的鄰居,他是個頑皮的男孩子,比我大一年,九歲了。我們常常一起玩躲猫猫、打皮球、跑步、散步,大家相處得很好。聖誕節他來我家燒烤,沒想到原來他也喜歡我家的小狗(下省二十字),最後,忘了告訴你,黃異寶其實是一頭狗!」
最後老師只用紅筆批下兩個字:「離題!」

看罷小弟其實十分欣賞這篇創意十足且文筆生動貼題的文章,真的想問十萬個為什麼小學老師要這樣kill了「狗可以當朋友」這精釆點子。可惜,這僅僅是眾多例子中的其中一個。難怪前文的羅賓森爵士說學校並不是培養創意的好地方。

那麼要培養創意,家庭教育就起了很大作用了,尤其當孩子年紀還小時,譬如說中學之前。又其實很多培養創意的方法只是老生常談的小點子,目標在於營造具啟發性的生活環境和習慣,並不需要很多資源和刻意訓練,也不一定要送孩子上什麼藝術班、右腦訓練班云云。

要有創意首先便要懂得觀察,因為細心觀察不但能夠看見「能看到的」,更重要是讓腦袋看見「不能看到的」,想到還沒有給造出來的東西,又或者是能夠令做事更輕鬆的方法。舉例日本很多幫助生活小節的小發明便是從觀察中想出來的,還有蘋果那些非常user-friendly的產品和操控介面都是從不斷觀察用家的研究中孕育出來。

所以家長應當給予孩子多些機會、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四週事物。機會是容許孩子對一件事或一件東西定神注目,著迷更好(但當然只限無傷大雅或有益身心事物,適可而止,提妨沉迷) ;孩子會對一件事物著迷代表了他/她對這事物有興趣,所以做家長的不應該表現出否定這份興趣的行為和態度,例如打斷、疾礙、催促或顯得不耐煩,反之應該包容和欣賞孩子這份好奇心和專注力,留點時間先讓孩子的腦袋去process一下眼睛看到的,之後再與他/她分享在看什麼、想什麼。

現代孩子一天的schedule也很煩重,返學放學+補習班+興趣班+課外活動,若要營造培養創意的生活環境,一天生活當中應該留一點白,少少空閒時間讓孩子去觀察,腦袋可以buffering一下,讓一天學到的看到的能沉澱一下,說不定會煉出一些創新點子出來。如我之前談孩子夢想的一篇:每天,請讓你的孩子發發白日夢!

如果要刺激創意,廣闊和多元化的空間也是很重要的環境條件,不妨多帶孩子到不同的地方走走,郊外更好,大自然生生不息包羅萬有,天然地千變萬化,大家隨心觀察感受,永遠是培養創意的最佳教材。而且附送清新空氣,有益身心,更有利親子互動,何樂而不為?


已POST
「創意」是怎樣鍊成的?(序)

Photo Source : http://www.wra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