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創意」是怎樣鍊成的?SERIOUS PLAY



談有關新書的談了很多,所以良久沒有寫有關親子或教育的。好了好了,今天就寫一篇,延續之前「創意是怎樣鍊成的?」系列。

小弟閒時有看TED talk的(噢,是在《盛女》中那兩位所謂才俊介紹之前也有看啊,但我不覺得會看TED talk的特別有內涵囉。於我,我認為會看TED  / TIME / Economist,也愛忽週、東地、乜都睇的更適合做朋友,甚至進一步發展。哈哈!)這次要介紹的是Tim Brown”Serious Play”

從事設計的TimCEO of IDEO)分享了令designers滿腦創意的幾個法則及方法,即場他跟現場觀眾做了幾個有趣的experiments,值得我們在workplace或屋企試一試。我認為當中的得著特別對成年人或家長們有用,因為一般人的「創意」會隨著年紀而變得越來越少,原因是我們被既定的認知阻礙了我們想創新的念頭。正如大人喜歡問Why?」,小朋友喜歡問Why Not?」。

所以,要培養孩子創意思維,第一步家長自己需要「un-learn」一些既有的認知,多學習問Why Not?」,然後跟孩子認真玩,甚至不怕尷尬。例如找一些廢紙、廢紙箱、或甚麼物料也可以,跟孩子一起設計親子服飾,最重要是然後一起著出街!但今時今日,有幾多父母願意貫徹到最後著出街那一步?甚至,在活動教學的學校環境,也不見得有老師會願意跟學生這樣上視藝課。這就是Tim所說的Serious Play,「認真」玩!

Tim還提倡幾個培養創意的法則:第一是Exploration探索。這個很容易明白,有創意的必然喜歡探索,喜歡觀察、問WhatHowWhyWhy Not

第二是Quantity數量。這個在brainstorm時特別要注意,我們現在有很多management哲學教我們要重質多過重量,但其實在萌生創新念頭那個stage,數量是重要的,idea要多,哪管它其實work或唔work,都應該記下來、說出來;沒有前設、沒有既定立場、不要「自我審查」,是但一瓣都代表你被既定認知打敗了。

第三是BuildingThinking with Hands。除了用腦思考,不妨把idea具體形象化地做出來。可以畫出來或者做個簡單模型出來,然後問這是你/我所想嗎,再從中作出修改或build on

第四是Role Play角色扮演。對於一些較難形象化的idea,可以嘗試以Role Play形式把過程演繹出來,這樣就能夠了解當中問題或需要所在。日本和北歐地方很多生活小節好幫手就是這樣靠著觀察Role Play和觀察發明出來。

放諸培養孩子創意,也可以apply以上法則。第一關於探索,「創意是怎樣鍊成的?」系列首幾篇已談過,父母和學校要為孩子營造有利探索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容許孩子「發夢」,歡迎孩子就事物發問,一起找尋答案。

第二關於數量。生活鍛鍊方面,父母要鼓勵孩子自己想多些點子解決問題,不要管孩子想出的方法你認為work orwork,懂得放手讓他們嘗試,或者真係work呢?到真係唔work,先一起引導/探索會work的方法。在培養創意方面,就是要讓孩子盡情創作,盡情玩,當中一定有些idea值得欣賞,有些玩意很有樂趣。

第三和第四關於將創意形象化的,對孩子很重要,因為他們較容易掌握和理解一些能夠形象化的概念,在孩子的創作過程中,可以幫助/引導他們將心中所想的表達出來,講得、畫得、砌得、利用聯想法也可以。遊戲方面,可以多跟孩子玩一些例如砌Lego或角色扮演的遊戲,但家長切忌hea玩,要不怕幼稚,不怕尷尬,「認真」玩到底!



------------------------------------------------
「創意是怎樣鍊成的?」系列
「創意」是怎樣鍊成的?()

用心觀察、認真發夢

讀好書、說故事

盡情塗鴉、認真讚賞

讓聯想越飛越遠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時下大學生見工奇遇記

Photo Source : 蘋果日報

早前友人forward過來一條於香港討論區的帖文,內容有關一位僱主interview應徵大學生時遇到的事,事後有感而發起題「我明白點解一個大學生畢左業大半年都搵唔到工 . . .」在討論區PO了這文,引得50多頁回應。(LINK here)

看過這帖文,發覺這位僱主的「故事」其實很普通,都是有關in著亳無準備、對答騎呢的應徵者。老實說,小弟和朋友們遇過更多更騎呢更經典的應徵者。近年尤甚!

但為何這帖文值得大家一讀呢?就是因為對落的50多頁回應,網友們的「精闢」留言及對樓主的批評,當中不乏撐那位見工都亳無準備的應徵者,實在令我這個在職場打滾了十多二十年的70後嘖嘖稱奇,慨嘆為何時下年青人是多麼的反智,亦confirm我跟他們是有代溝的!

除這討論區帖文,之前另有友人也分享了一些有關時下職場年青人的「經典故事」(LINK here),看過後肯定你會O晒咀!

80後已經如此,過多幾年有90後投身職場,點算?

究竟是教育制度出了問題還是冇家教之過?

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蝸居的旋渦


大部分香港人無非都想安居樂業。當一個人有一個安穩既居所之後,樂業其實並不算太難。但唯獨在香港,安居的確不容易,房屋問題一直都是困擾著政府和市民大眾的一個難題。

我們以為籠屋及劏房只是流行於幾十年前,誰知到今時今日依然有價有市,以呎租計更絕不比豪宅租盤遜色,但選擇住籠屋劏房的朋友都只不過是身不由己。

公屋輪候冊上的輪候人數已經直逼20萬,但政府每年只承諾興建15,000個公屋單位,就算加到35,000個新單位一年,是不是仍然可以維持三年上樓目標呢?又其實這個目標是真還是假的呢?又有冇人問過點解係三年,唔係兩年,唔係一年呢?要盡快上樓,申請人就唯有鬥慘,家境越坎坷,上樓越快。你說這個制度是不是有病?

私樓方面,拜曾班子政府的高地價及有利樓宇「發水」政策所賜,以及政府無視私人住宅供求失衡的問題,加上內地資金湧港掃樓,因此一、二手私人住宅樓價得以重回97價,租金亦水漲船高。打工仔要上車或租樓都極為吃力,得個恨字!曾特首還勸市民按自己的負擔能力不要繾綣市區樓,可惜現在新界北、上水、粉嶺的樓價已經與市區沒甚分別,實在吹脹!

多年來,社會上「官商勾結」、「政府助長地產霸權」之聲不絕,著實不難理解。例如2010政府一方面推出加強規管地產發展商售賣一手住宅樓宇的九招十二式,還口口聲聲說要增加土地供應,但隨即拿出來拍賣的是六幅豪宅地皮。結果當年何文田地王誕生後大中細樓樓價升到ba ba聲,根本就是政府跟地產商在眉來眼去,來一招推左走右的假動作!

而回顧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其實在2006年後,發展商已經將以前「八萬五」時代的貨尾單位沽得七七八八,沒有新的後續供應,樓價自然乾升。政府後知後覺,要等到這兩年才開始主動推地,至少要到2014年才會有新房屋供應。如果政府早在2006年發展商賣完貨尾單位時主動拍賣土地,
便不至於有20082011年「供應斷層」的現象。小弟不是「事後孔明」,這些建成量的數據政府早幾年便能預測得到,因此這幾年樓價狂升,作為政府,責任無可推卸。

政府亦無視內地資金湧港炒樓情況,導致香港「有樓冇人住,有人冇樓住」這個可算是「既浪費又折墮」的社會怪現象。

多年來,政府不但在種種人為和外圍因素下錯過了很多穩定樓市,為市民解決安居問題的黃金時機,很多時其實都是坐視不理,甚至火上加油!巿民要千呼萬喚,三催四請,甚至要等到阿爺來到巡視業務時指指點點之後,到變成夕陽政府之時,政府先肯痛定思痛,承認政策失誤,打擊炒風,規管一手樓宇銷售,增加土地供應同復建原本恆之有效的居屋。

但一切是不是來得太遲呢?

CY上場,很多人冀盼他能夠推出有利樓市向下調整的房屋政策。小弟奉勸大家不要抱有太大希望,畢竟現時的外圍經濟下行風險甚高,形勢甚為復雜難測,斷估CY不會對樓市落重藥,以免放大一旦因外圍經濟下滑而帶來的經濟問題;而且阿爺正在倡議「大和解」,故CY也不會對地產商開大把大把的刀。我看大家仍需忍耐一段時間吧!

《特首開工喇》一書中提出了多項頗為破格的房屋政策,希望CY和新的房屋局局長能夠參考一下吧。

送上一首正正就是講述我們房屋問題的歌曲,希望大家都有共鳴喇。


2012年4月2日 星期一

通識應對「人口老化」



要掌握香港人口變化從而制定合適的應對政策其實一都不難,只要隨便拿近年一幅人口金字塔圖表、出生同死亡數據,掌握外來人口趨勢,基本上已經可以預測到十年後香港每個年齡組別有幾多人,結構上有何變化。所以,政府其實十年前已經可以預計到「雙非」子女及人口老化這些問題。

前幾篇博文早已談過「雙非」子女問題,《特首開工喇》一書當中也有詳細的分析和建議應對方案。至於連DSE通識科考試都考的「人口老化」,我們一書早已有「先見之明」地放在書本開首的第一章深入探討。(哈哈!)

按政府預測,到了2039年,每四位香港人就有一位是長者,人口老化和將會衍生的社會問題絕對不容忽視,例如所造成的醫療負擔、退休長者生活及安置問題、貧困長者所需要的福利與及援助等等。我們的政府好像仍然未有計劃好,甚至其實有沒有計劃過呢?製作多時的人口政策至今依然無影無踪。

而且,觀乎未來長者和死亡人數增長趨勢,更加遠超骨灰龕及葬地的數目,將來香港人甚至可能要面對死無葬身之地的煩惱。

現屆政府口口聲聲話重視支援長者,不過講來講去都只是提出生果金雙糧、一年廖廖數張醫療券、最叻都只是為長者提供全年交通優惠。這些其實是不是長者最急切需要的呢?對解決人口老化更加是毫無幫助!有特首候選人建議每年向長者發放3,000元退休津貼,其實都只是一項好意但不著邊際的派糖式措施,無助解決人口老化及其附帶問題,而且若然實施後將會對政府造成龐大的財政負擔,重蹈歐美國家在福利政策上的失敗舊路。

針對人口老化問題,我們在書中倡議在新界建立「銀髮社區」,並落實提供配套以鼓勵「老幼共融」的「在地老化」生活模式,這既可讓長者有比較舒適的生活環境,又可釋出市區單位供在職人士居住,更可以在新界創造就業機會,一舉數得。而且,要應對人口老化又豈只處理老人問題呢?鼓勵早婚和生育,引入優質年青人口均對舒緩人口老化有很大很大的幫助。要鼓勵香港人生育,不應只由特首「隨口噏吓生3個」,又或者單單提高相關免稅額這樣簡單,政府施政思維好應該擴濶一點,看長遠一點,借鏡外國(例如日本、南韓、澳洲等地) ,政策和措施其實可以是多元化的。(詳見《特首開工喇》第一章)

一生人降臨這個世界時萬千寵愛在一身,年青時為家庭為社會作出很多貢獻,我們是不是應該讓他們晚年時候仍然活得有尊嚴一呢?派糖式措施只顯得政府在敷衍長者,視他們為負資產多過瑰寶。其實政府如果仍然想以經濟效益角度看待老人家,何不認真規劃,參考美國佛羅里達洲的發展模式,將長者安置及護理發展成一項類似的高價值產業呢?

將人口老化問題搞好,其實就即是等於對老人家的一份尊重。要照顧好老人家,好應該從心出發,由家做起,所以希望各位和一眾高官名流都孝順父母,尊重老人家。

送上何韻詩的『絕對』,正正就是提醒我們只有父母才會在我們的成長路上面一直陪伴著我們,所以我們一定要感激父母對我們的這一份愛。




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前程錦繡



特首選舉前,小弟有幸代表《特首開工喇》一書應商台『有誰共鳴』邀請(326日播出的一集),分享一些對新特首和香港未來的寄望。當中有一節談到我們當下的年青人。節錄如下

對於時下八九十後,我想跟你們說聲佩服,亦好想跟你們講幾句勸勉的說話。

佩服你們的原因是欣賞你們那一份靈活的適應能力,從你地接受香港教育的第一天到畢業,一方面要適應朝令夕改的教育政策,另一方面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去爭奪社會上買少見少的升學和就業機會。特別是一些堅持理想,沒有投身金融銀行行業的年青人,因為今時今日打開報紙揾工,除左金融之外,其實又還有什麼可以選擇呢?

我們亦樂見年青人都敢於表達自己意見,創意亦十分澎湃。這一點對推動香港產業多元化是很有幫助的,我們相信只要政府能夠營造一個開放及公平的經濟發展環境,並提供機會同貫徹的支援配套,結合年青人一些有建設性的創意,必定能夠為香港開拓更多元化的產業。畢竟,香港未來始終需要靠年青人去撰寫新的一頁。

所以年青人的確任重道遠,尤其當政府不願意承擔更多,年青人為了自己和香港未來就要承擔更多。

年青人亦應該定立清晰而踏實的目標,懂得把握機遇,勇於承受風險,一步一步向著目標進發。

率直是年青人的優點,但亦可以是躍升的絆腳石。希望當下的年青人能夠更懂得互相尊重以及包容社會上不同的意見,明辨是非,求大同存小異。

這樣子,我相信,年青人將來就算未能飛黃騰達,都一定可以前程錦繡。

所以揀選了許志安的「前程錦繡」送給大家,當中講出了很多年青人所面對的困惑,但希望這一番說話能夠給予你們少少鼓勵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