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關愛不用基金

政府「關愛基金」公佈首輪共10項已落實的援助項目,惠及清貧學生、長者、病人、新移民、綜援戶、嚴重殘疾及少數族裔人士,涉款七億三千萬,標榜受惠人數達30萬。對於這些被鎖定的弱勢社群,需要措施來幫助確實無容致疑,舉腳讚成!

但魔鬼總在細節裡,若大家夠細心,就會發現所謂的30萬受惠人士,當中資助清貧中、小學生參加境外學習(即遊學團?) 佔去了24萬,另有約5萬低收入家庭學童可獲午膳津貼,換言之,其餘8項措施夾夾埋埋都只能幫助約1萬名長者、殘疾、少數族裔人士等等。覆蓋面有幾廣大家可以去自行定斷。

一直而來,社會上有很多聲音質疑「關愛基金」的成立及向商界募捐的行為。官方回應成立「關愛基金」的目的是為援助政府現行社福政策以外而需要支援的弱勢社群,或可以說成為政府政策補窿填氹。邏輯上此言確實差矣,既然政府「承認」現行社福政策有窿窿,又認為應該扶助以上這些弱勢社群,那為何不善用龐大的盈餘,不一步過把政策中的窿窿補好,反而多了「關愛基金」一舉,另一隻手還把人人$6,000合共三百多億元fing了出去,三百多億夠成立差不多四個「關愛基金」了!

全局來看,政府這條line-to-take已經站不住腳,加上成立的方法是透過向商界募捐50億,政府再配對50億,基金主席仲要係下屆特首大熱的唐英年,瓜田梨下,所以倒也難怪有批評認為基金根本就是一個官商勾結的平台。政府也沒有清楚掌握民意,今時今日,從使政府自以為廉潔自愛,公正嚴明,就算高官走出來寫血書發誓沒有官商勾結,市民也很難相信!反之還泡製出這個「關愛基金」大茶飯,揼富豪商家心口,究竟政府明不明白「出得黎行,預左要還」?

令政府尴尬的還有富豪商家反應冷淡,原因不難理解,首先今次募捐的數額不少,那些富豪確實要計吓條數,再者捐完好似連acknowledgement都冇,我們香港的富豪平日已經發財唔多立品,就算立品都要求揚名立萬,今次科完水但那些項目沒有為他們準備乜乜乜呈獻、邊個邊個冠名贊助位,所以反應冷淡實屬意料之內。

不過,既然三百多億派了,基金也成立了,市民還是有期望的,希望基金的援助措施能夠知市民所需,急市民所急。這帶出了一個問題來,「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當中,除唐英年為主席外,還有四位局長共五位官方委員,非官方委員有20位,包括學者、議員、商界、社福、教育、醫療、勞工不同界別人士,當中16位銜頭寫著BBSSBSMHJP…這幫中上階層的社會精英坐埋一枱,是否真的明白基層市民、弱勢社群的需要嗎?可能囉如果他們上過「窮富翁.大作戰」的話!

所以10項援助項目當中會走出一個資助清貧中、小學學生參加遊學團囉。我不反對資助參加遊學團,但不認為遊學團對學生來說是極之急切且非去不可的活動,除非你是生於中上家庭。(就算是中產家庭的孩子,報遊學團也得需認真諗過度過呢!)

我認為清貧學生還有其他更急切或必要的需要,好像另一項午膳津貼措施就較為啱數喇,另外也可以考慮資助清貧學生購買/更新家中個人電腦 (以配合政府已推出的上網費津貼),又或者調撥資源去照顧其他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還有其他很多更基本的學習需要更重要呢!更大可以加大力度支援其他社群,例如:長者、病人、殘疾及少數族裔人士怎樣也相信比參加遊學團更有需要!

好明顯委員都在環繞以自己的生活圈、自己的價值觀去brainstorm,才會想出遊學團這類項目來!他們沒有十分明白社會低下階層的運作,一知半解民間的疾苦,怎能想出貼心到位的項目呢?

雖然社會很現實,扶助弱勢社群的確需要錢,但如果真的想關愛弱勢,付出錢之前,請付出真心!「關愛基金」有的只是錢,更莫論關心,何來有愛。

Photo Source: 明報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玩伴

和孩子出街食飯搭車(尢其長途果隻),最大的挑戰莫過於要孩子(尢其teenage之前)乖乖安靜坐定定。很多家長(如我)會帶備零食、畫具、玩具、甚至是遊戲機、iPhoneiPad這些必殺武器,務求孩子不會吱吱喳喳,能夠由頭自娛到尾,好讓家長自己有餐安樂茶飯或片刻安寧。

然而,我們卻忽略了吃飯和搭車其實是與孩子增進感情的好時光。吃著美味食物之時,大概可跟孩子分享關於食物或煮食的小知識,也可跟孩子閑話家常,分享開心二三事。搭車的時候,可跟孩子分享沿途所見,甚至玩些小遊戲。

以往有書寫過,也有教授(如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專業顧問陳廷三博士)講過,孩子著緊玩伴多過玩具。

然而,很多家長(包括我) 也很喜歡親子On Demand,即我想親子時孩子要讓我親,不想時最好就自動自覺自己玩好了,不要煩我,但又著令孩子要撥去standby mode唷,好讓我隨傳隨到。

昨天於長途旅遊巴上有這樣一個體驗。
兩個多小時車程,跟琋少坐兩個一排的,阿仔很精神沒有睡覺,我們這程「赤手空拳」,沒有帶玩具,又不想他吃太多零食,也不想跟他玩iPhone,唯有和他不斷「吹水」、講故事,後來什麼IQ題都用光了,就和他玩接龍,接完龍也以為「乾塘」了,幸而我腦筋急轉彎想出了「手寫板」這遊戲來!

一方要攤開手掌閉上眼精,另一方用手指在手掌上寫字要對方猜,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遊戲。偶然出一個容易的讓琋少估中,又特登故意猜錯讓琋少嬴,倆仔爺玩得很高興!琋少似乎很enjoy這低B的遊戲呢!

雖然車程過後真的很疲累(尤其個口),但很開心可以intensive地跟琋少相處了兩個多小時,孩子專注地跟我聊天玩遊戲之餘,相信也會appreciate我對他的專心!(至少比起平日heahea玩的爸爸真的很有進步,哈哈!)

家長給予孩子玩具時就有假設只因為孩子喜歡玩具,然而孩子更深層的需要反而是爸爸媽媽能夠一起玩,一起投入的玩。模型能一起砌、遊戲能一起玩、甚至機能一起打的話,孩子、家長的時光可能過得更快樂!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寵愛名校

在香港揀幼稚園、小學、中學、甚至乎大學,是令家長們非常惆悵的大project!對很多香港家長而言,跪求入名校更是普世價值終極目標!孟母三遷、聽道領洗、攀關係、面試班、操練、捐錢、叩門冒求一位,在所不計!最後榜上有名的開心過中六合彩,名落孫山的喊得像生意失敗!

在仔女面前,把這場成敗得失看得很重。成功的當然歡天喜地攬住個仔女,甚至喜極而泣,人前人後送上百句千句叻仔叻女,但有可能阿仔阿女從來不太明白阿爸阿媽點解會開心到發花癲一樣,間名校又其實真係有乜好,更加不知道入讀後「好戲在後頭」!亦有可能阿仔阿女真的相信了父母那套名校就是一切,以為自己從此掂過碌蔗,卻忘了入到去其實一山還有一山高!

此情此境,不成功的同學們看在眼裡,加上父母失望的表(甚至眼淚)或是強裝鎮定的態度(- 不要以為孩子看不出),更加不是味兒,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自我型象,曲線否定了孩子的努力,令他們覺得自己比別人差,自己將入讀的學校也比別人的差!

然而,這些畫面,每年放榜都能見到。

先在此攪清楚,我不是在葡萄能入讀名校的一群,更加絕對不是在否定名校的好,而且能被冠以名校的定必有很多獨特的優點,例如資源、學生客群、教學模式和重點都有過人之處。

首先名校大多歷史悠久,擁有很多遺傳下來的資源以及多得舊生和家長們的捐獻,無論software and hardware資源上的確存在優勢。亦因為有歷史,大多已擁有一套成功引證的教學模式,確實能較有效地引領孩子學習,培養出較有質素的學生,名人舊生的testimonials也一定一大堆。(但問題在於名校的教育理念有否與時並進?教得掂班千禧仔女?) 再多謝世襲教育,所以學生客群也普遍較高尚,有家長很buy這個point,認為仔女在名校能跟名人之後做friend,他日可能有關照,仔女不愁前途跟錢途。(恕我扮清高,但我更欣賞能白手興家的同學仔,更珍惜能共患難、拍住上的友誼!)

也容許我數數名校的dark sides!有教無類本應是辦學者的精神,但有些名校收生時明顯在看家底、後台、能否替學校攞獎云云有教無類變成有獎有計傾,假若閣下認同這準則,我卻認為這是很功利的主義!有故事更告訴我有名校當初收了位學業成績很不濟的田徑精英,一直替學校拿下無數田徑獎項,一直學業成績再差也能升班,直至中三那年因嚴重受傷而沒有了獎項,校長即時變臉「游說」該學生轉校!也有聞說有名校校長於校際比賽踩場游說其他學校獲獎的同學過檔!早陣子又爆出有知名直資學校「不務正業」拿了儲備去買樓炒股!Sorry but 我個人不認同這些價值觀囉!

但係但係但係話雖如此,希望大家家長們能宏觀一點來看,我相信市面上每間學校也是好的,每間都是導人向善,以教育知識為目標,肯定沒有一間是標榜訓練壞人,催毀知識的,是嗎?

所以我想提出的是揀學校的重點不在於名校不名校,更沒有好與不好,而重點應該在意於哪間學校適合你的孩子!記著是「適合」,不是「好」!而且要記著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甚至是兩兄弟或是兩姊妹也有差異,適合孩子A的不一定適合孩子B唷!名校雖好,但孩子能適應嗎?孩子讀得開心嗎?時有聽聞進了名校的孩子中途發覺讀不上,家長還得四出撲學校插班,那何必當初呢?

名校正如fashion一樣,不是每人也可以carry得大方得體!稱身比品牌和質料更重要呢!祝大家找所適合你孩子的學校,讓孩子自信地走過學習的天橋!

綜合網友家長的討論,亦容許我作補充,PART 2已出;http://evianh2o.blogspot.com/2011/06/part-2.html
歡迎先閱讀後討論,感激!

Photo Source: http://blogs.nyu.edu/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被規劃的興趣班

早陣子,我們笑人盲搶鹽。但有沒有想過我們當家長和盲搶鹽的有時其實好似,人家話這個對孩子好的,那個有益的,我們就follow;尤其替孩子挑選興趣班、揀學校方面。香港地方細,資訊發達,雜音多,傳得亦快,很容易造就人云亦云。有得試堂觀課還好些,冇得試就唯有上網摷聽人講睇品牌,加上怕蝕底性格鬥嬴了理智,所以不要問只要信。今篇先略談興趣班之我見。

挑選興趣班時,往往是媽媽A話某興趣班好,介紹給媽媽B,之後便很快傳到媽媽CDEFG…,結果十個媽媽九個替仔女報讀了,當中媽媽們的對話大概是:「呢間好出名」「呢間好多人讀」「阿邊個個仔都有上」「呢間好多名師」「阿仔學得好開心」「阿女上左幾堂就進步左」「老師好有心機教」聽來比食鹽可以防輻射更抽象更冇科學根據!口碑呢家野很吊詭,聽返黎講果個個仔未必試過那個興趣班,但本住「互相幫助」精神都會湧躍八俾你聽,發表很個人的意見;有時也很像街頭騙案,一個話好就越來越多人話好,媽媽們就這樣迷迷糊糊下相信了這個班非讀不可。

最弊當中很少媽媽會深究那個「好」究竟在哪方面,「好」的定義是什麼?是夠出名多人讀?老師好?學得好開心?學有所成?這些都很飄渺不夠具體,出名多人讀是啥原因?老師好在資歴、經驗、方法還是夠心機夠愛心?學得好開心為之什麼?是引發了孩子的興趣還是每次上完都情緒高漲,湧躍跟你分享?學有所成是指什麼?有訂下目標嗎?而且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甚至是兩兄弟或是兩姊妹,孩子A認為好的不一定代表孩子B也會覺得好;老師的方法在孩子A身上work,孩子B不一定受;另外孩子資質天份必有差異又人夾人,老師對這孩子有耐性也不包保你的孩子能有完全相同的對待唷!人也怕出名,開首名氣少還能小班教學,出名後多人讀,小班變大班,之前的好質素能維持下去嗎?

現今一般香港中產家庭的孩子最少孭了四五樣興趣班上身,最低標準套餐大概包括英文、數學、普通話、繪畫、鋼琴等等。我也很疑惑這些是興趣班嗎?(尤其為甚麼有中英數?)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興趣班大概泛指一些體育項目(且球類居多)、樂器(不包括鋼琴)、合唱團、棋類、橋牌、集郵、砌模型、手工藝勞作之類,消閑娛樂性質居多,是真正的課外活動,每週期待的時刻,更因為是自己話事的興趣!

現今挑選興趣班過程一般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圈子選舉,話事人多數係阿媽(阿爸Optional),另加師奶甲乙丙丁提供資料,當中有多少個阿媽會認真諮詢孩子有沒有興趣,尊重孩子的意見?!最後很多時孩子上了很多不是自己興趣的興趣班,滿足了父母送孩子上興趣班的興趣!我是否一竹篙打一船人?舉個例你看看,在以前的社會沒有學琴的孩子普遍到不得了,能學琴的大多家境富裕或必有特別之處;現在的世風日下,家長們都不問興趣不管需要與否,困入琴房學左先講!沒有學琴的孩子可能會被當作怪物看待又或是家境有問題呢,我就是不信香港有這麽多天生貝多芬和朗朗囉!

長們也精神分裂或老人痴呆,孩子小時會鞭策他們勤練波/練舞/練畫/練琴,孩子興趣日濃、獲獎無數、甚至大時立志投身體育/藝術/音樂,長們就會群起搬出擔心學業/揾唔到食這些理由,order孩子放棄興趣放棄理想,卻忘記了當初是誰帶孩子們找到了興趣,鼓勵他們不停進步?!

社會在進步,我們當家長的口口聲聲說要給孩子最好的,替他們規劃了大半個人生的每一個瓣籌,管他們吃的、穿的、學的、跟誰人做朋友...,卻忘記了最基本的,就是把孩子放回規劃的中心,做好諮詢,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需要,給他們機會explore,慢慢發掘出屬於他們自己的興趣。不要把孩子這片最後最personalcomfort zone也納入規劃範圍!記著興趣可被培養,但不能夠被規劃出來!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超英

不知道跟身為中國人香港人有關係嗎,自己從幼小就被灌輸,長大有仔女後就被週遭的家長洗腦,導我入教 —— 英文很重要呢!精通英語一口流利英文就等如「好叻仔」,可以有份好工,從此一帆風順平步青雲,把英文神化得像一個神!

董伯伯當年推行母語教學,當中學校不願、家長罵不絕口,反對批評的聲音分貝很高;隨後實施起來,英中學位爭崩頭,又若果仔女被派到中中,家長更會覺得仔女的前途大可certified,喊得一句句!近年教育局終於順應民意,先後大調微調,母語教學政策其實已經名存實亡。

中學生家長愁,年紀細小的小學生和甚至幼稚園家長,跪拜英文的現象一樣激烈。有外藉老師駐校固然是一個賣點,校內的英文最好教深一級(甚至幾級),念ABCA不可以for Apple,而係應該for Astronaut, for AlligatorFlash Card只是小意思,最好還是背字典!屋企稍有點資源的小孩更慘,校內就算英文再多再深也好,家長還是會嫌仔女的英文不夠,還會替他報讀三五七個英文興趣班,務求比隔籬那個學多一啲啲!更有資源的,索性送個仔去讀國際學校!

有些怪獸家長痴戀英文的程度更深,會想盡方法把英文融入家中:當仔女還是BBDeeDeeDaDa的時候,已送他上琳琳種種的英文Playgroup;工人只要求賓賓,因為可以鍛煉少爺小姐英文;倆公婆明明是唐人閙交用中文,仔女在場卻偏偏要轉台speak English;明明想看無記劇集,卻偏偏成家焗睇明珠台播DVD!我唯獨想問一句:「何必呢?」

以上社會現象是我誇張還是真有其事,大家心知。坦白告訴你,我也有一點點以上的行為,無辦法自小被洗腦,週遭個個如是,心裡硬有點「唔做就蝕底」的心態。但大家有沒有停一停諗一諗,真的需要這樣「谷」小孩子的英文嗎?我有!

首先聲明,我不是否定孩子不需要學好英文,相反我也期望仔女英文的讀寫聽要好;也不是主張母語教學,其實我一向也反對董伯伯把英文排斥成那樣極端;也不是特登寫出來諷刺其他家長(包括我老婆)一番,我只是想提倡一個需要均衝學習兩文三語的信息,甚至是一個中英偏中的學習概念。且聽小弟充當教育家一陣子

其實如果學英文為用作將來日常生活溝通,以至作文寫paper,甚至上台演講,所需要用到的英文其實往往只是簡單的句法、易明的vocab.。為甚麼太空人不可以叫spaceman嗎?識讀識串Astronaut又真係勁啲?!演講時能打動人心的,除了無比的自信,可以只因為一個簡單得人人皆明的英文字,奧巴馬的Change就是最好的example。肯講夠膽講(- 最好係企上台講果隻)同最重要到point才是王道!

又說英文為何簡單?來來去去也只不過26個字母拼拼凑凑,橋妙在於只要學懂Phonics/拼音,識讀就大概串到,識串就大概讀到,至於字何解,不就能查字典麼?多得科技,大不了上網Google一下,幾粒字母打下便走出聯想字詞,啪下Enter,解釋百科乜都有,學習從此冇難度!(因此我認為Phonics是孩子必須學的!)

英文的tensegrammar很重要唷?又大家想真點,來來去去亦只不過那幾種tense而已,其實六年的小學時間該足夠孩子慢慢學,好好掌握;況且日常會話用錯tense對人家明白不明白是沒太大相干的。至於grammar,其實很多也是一理通百理明,萬變也不離其中,只要小學時多閱讀就能打穩基礎,中學時再多啲及多加嘗試運用,多能無往而不利或雖不中亦不遠矣。(在此介紹兩本Grammar書:“Practical English Usage” by Michael Swans; “A Practical English Grammar” by A.J. Thomson & A.V. Martinet – 內容函蓋常用的、常犯的及不常用的也有,深入淺出,堅可一書走天涯!)

又談談中文說說普通話。學習中文其實比英文難得多,中文字奧妙之處就是識讀不一定寫到,寫到不一定識讀,識讀識寫也不一定識解,不懂寫的話字典Google也幫不到,筆順錯了iPad也認不到,大多數也不可以白撞,還分繁簡体,問你死未?!句法上學生還得分講和書面語的不同。

此外,中文詞語解釋千變萬化,不同的詞語配合起來,解釋也可能略有不同。胡主席、温總的四字詞層出不窮,字字珠機,含意比字面意景更深遠!再講,如今我國大國勃起,商機處處,老外爭相學習普通話進駐中國,好中文是否比好英文更有前途呢?所以身為中國人的大家可以想一想是否需要為孩子打好更強的中文基礎呢?

但真的奉勸那些怪獸家長,排山倒海的興趣班補習班學習班只怕迫得小孩興趣變冇趣,學習動力下降,覺得講多無謂,對學習語言的影响尤甚!認真地打趣留個貼士給大家,想學好任何外語,其實不需要什麼興趣班凌格風的,他朝交個中英日意法韓男女朋友,不消三個月定必識聽識講,最少都能對答如流!